我常說在布爾喬亞的每一天就是「追、趕、跑、跳、碰」,永遠都是那麼的緊張刺激但又有趣好玩。在這裡沒有人會停下來慢慢教你,每個人都要憑藉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找出解方,想辦法完成任務之外,還得繼續思考怎麼做才能更快、更精準、更有效率,以更好的姿態面對客戶、完成落地交付。這是對「永不停歇的創新與變革」的心智磨練,更是職人精神態度的養成。
作為一個學生及工作者,我很幸運能於在學期間實際參與業界運作。在校內,我們透過課本理論與業界案例,學習公關如何以創意傳遞品牌訊息、發揮社會影響力;而在布爾喬亞,我直接面對客戶、參與需求訪談,甚至涉入企業決策規劃,更深刻地理解到——當公關結合數據科學,並以決策為導向時,便能在企業營運中發揮更長遠且具體的商業影響力。
新創普遍不像大企業有高階溝通長、完整品牌部門與策略資源,而公關恰是一個「大家都知道該做、卻無法好好做」的區塊,他們需要的,不是又一份年度計畫書,也不只是媒體名單,而是一位孰悉創業環境、擅長轉譯價值主張為市場認知,具備商業理解與溝通專業的策略夥伴。
尤然記得2024年9月,在時任約聘公關顧問(現任「無任所校園大使」) 翁睿承(Ray Wong)的協力下,與政治大學的大學新創社聯合舉辦了一場以新創為主題的公關策略開箱會,當時現場參與的一眾學生中,其中兩位即是最後成功來到布爾喬亞的Benson和Craig。 兩位截然不同的背景經歷、個性特質,在半年養成的時間裡展露無疑,有些成為他們在布爾喬亞展現個人價值的利器,也有些經過現實的衝擊與淬鍊,成為職涯起步的重要轉捩點。本次有請兩位回顧為期半年的約聘歷程,和我們分享他們的學習與收穫、成就與成長。
不論職級與身分,布爾喬亞的夥伴養成向來以紮實、不輕易退讓的高標準聞名。而在第一個十年積極投入「新聲代發展計畫」的尾聲,出現了一位開創先例、建立新標竿的夥伴。在績效考核與個人發展的綜合評估下,Anthea成為布爾喬亞新聲代養成史上第一位,不僅通過六個月考核(Probation)成為正式員工(Confirmed Staff),同時晉升資深公關顧問(Grade1 Level2)的夥伴。在歡慶的同時,我們也邀請她以本篇專訪,分享半年來的挑戰、突破成長的關鍵,以及對於下一步的思考與期待。
每一位顧問的養成,從來都不是按照同一套制式路徑,曾經我也跌跌撞撞、從各種不確定中開始學習,花了好長一段時間顧問這條路的路徑才開始逐漸清晰。 在布爾喬亞,與其說是照著職涯藍圖往上爬,不如說是在一次次的會議、討論與實戰中,逐步討論、修正、制定出來的專屬於你的節奏與方向。我們的目標成為的不只是「執行事情/專案」的顧問,更是一步步學會如何理解與拆解問題、擬定策略、帶領團隊,進而成為一位有獨立思惟、能定決策的 Business Manager。
首次與Treaty相見,即被她渾身散發的「領導」特質吸引,「自信、堅毅、渴望」三項特質在我們的交談之間展露的巨細靡遺。看了履歷才覺難怪!不僅是來自頂大的學生,在校期間積極投入校際組織,更有創辦並營運組織的經驗。
第一屆專為在學「約聘公關顧問」所打造的「造局者」養成計畫,在2024年8月正式啟動,以培育正職夥伴為目標,提前深化青年人才的培育。而早在計畫啟動之前,我們已迎接幾位優秀夥伴的加入,其中兩位即是來自政治大學與銘傳大學商學院的Ray與Jessica。兩位不僅成為首屆養成計畫成員,更參與了前期計畫的設計、順利完成為期半年的養成。 有趣的是,即便兩位夥伴在加入起始、養成路徑上各有不同的挑戰,卻不約而同地在「第二階段-發展」迎來顯著的斬獲與成長。隨著結訓到來、兩位即將步入新的旅程,我也親自邀請他們分享在布爾喬亞半年來的「約聘」之旅。
回顧這八年來在公司的旅程,我經歷了兩間辦公室的搬遷、與六位同事合作過,也見證了財務作業模式從傳統走向數位的三次革新: 1. 純紙本作業模式:我們用手動填寫與審核,每天與紙張和文件為伙。 2. 電子簽署與紙本混合模式:開始導入EMAIL線上申請流程,效率提升的同時,部分作業仍需依賴紙本。 3. POWER APP線上系統模式(現行):全面數位化,搭配電子簽署,紙本作業被極大化減少。
直到下筆此刻我才發現,原來自己當初從公關顧問事業群轉任營運顧問事業群,竟然沒有寫下心得文章!現在想想,當初轉調沒有太意外,應該是因為一切都在合理、可預期的道路上吧!想起自己在大學實習後就立下要進入公關產業的目標,身旁好友們都充滿問號、要我想清楚,反而聽說我轉任營運部門時,反應就只有合情合理。 這篇文章,不細數重要時刻有哪些,簡單來說,包含工作時間、目標、人生各重要時刻,一直在一步步地達成。
《各位布爾喬亞:》 2025 年中報告|集結海內外行銷傳播先鋒,重新定義傳播行業的下一個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