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問布爾喬亞夥伴到底是什麼樣貌?是「專業、速度、熱情」、還是聰明、長的美/帥、積極靈敏?
或許都有,但比起外貌和特質,我們更青睞信奉「結果導向(Result-Driven)」的夥伴。不論是世俗的錢、名、利,或是內在驅動的成就感,結果才是亙古不變的資產。
到職半年,順利通過 Probation 的 Fred,正是其一真實寫照。從初來乍到,想要事事盡善盡美、無限碰壁循環,到打掉重練、屢屢拿下客戶、參與不同類型的專案。Fred 最大的變化和成長,即是重新面對自己,真實面對市場的需求,找到屬於自己的戰場。
本次邀請他和大家分享半年以來的成長和挑戰,以及他對自己的期盼。
【初階公關顧問招募中!】歡迎大學、碩士畢業生、想要轉職年輕工作者,即刻爭取加入「新聲代發展計畫」,10月就有機會報到!
🔗2025新聲代發展計畫-專為「初階公關顧問」設計的加速職涯發展計畫!🔗
全文/公關顧問 林芳志(Fred LIN)
六個月前的青澀模樣,一定沒有想過六個月後正在寫下這篇文的自己。
我常說在布爾喬亞的每一天就是「追、趕、跑、跳、碰」,永遠都是那麼的緊張刺激但又有趣好玩。在這裡沒有人會停下來慢慢教你,每個人都要憑藉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找出解方,想辦法完成任務之外,還得繼續思考怎麼做才能更快、更精準、更有效率,以更好的姿態面對客戶、完成落地交付。這是對「永不停歇的創新與變革」的心智磨練,更是職人精神態度的養成。
從輔大新聞系畢業,台大國發所拿到碩士學位,過去六個月來我最常被問到的是:「你怎麼會跑去做公關顧問?而不是去媒體業或是從事政治工作?」
大家不知道的是,大學時期我曾在東森關鍵時刻工讀,研究所階段更去打過一場總統大選,對我來做什麼工作倒不是重點,而是如何成為一個血夠熱的工作者,持續追求自己的極限,從一個nobody成為一個更厲害的somebody。因此,我對於公關工作並不陌生,但若真要論什麼是一個好的公關,怎麼樣才能稱作一個好的公關顧問,經過在布爾喬亞這六個月以來的冒險與內外溝通對話,我才找尋到答案。
早在面試階段,我就從和布爾喬亞夥伴們的對話中,感受到對於自己身為公關顧問,從骨子裡散發出來的自豪。後來,自己也成為了布爾喬亞,實際感受到被企圖和熱情圍繞,這正是我積極渴望的環境,希望與夥伴碰撞出動人火花的成果。當然在這過程中,也有過很多的糾結和鑽牛角尖,陷於無限迴圈像隻無頭蒼蠅,直到一個臨時救火的專案降臨,我再次深深感受到公關顧問和團隊的價值。
這個專案來自客戶長官的臨時起意,因為過去合作累積的信任和肯定,客戶需要我們在兩天內邀約超過五十家媒體,並完成成果發布的現場執行以及所有第三方聯繫。直到順利完成專案,聽到客戶的感謝和夥伴們的肯定,我意識到當你Dare to Commit,全心奔赴使命、解決問題的時候,根本沒有心力陷於糾結心態,而是全力以赴追求卓越。
除了心智上的鍛鍊突破,能夠變強的另外一個重點在於,布爾喬亞有別於過往工作場域,具備獨有的IMPULSE方法論,系統性的訓練讓我能很快速掌握如何做好一份工作的要點。在每個專案的起始,我透過品牌資訊和市場輿情進行產業議題的情勢分析(資料科學),再進一步透過 Know-How 和經驗,去分析數據背後,客戶存在哪些機會和風險,提出真正有用的策略建議(顧問思惟),最後才是落地的執行、交付最符合需求和期待的執行企劃(公關專業)。
當然,如果說系統性訓練是這六個月以來養成我具備好的公關特質的土壤,那麼布爾喬亞致力於透過AI工具擴充工作效能及提升交付品質的實際行動,更是讓我有感朝向一位顧問級公關顧問邁進的大工程。因為在布爾喬亞,與AI協作是必備技能,而整合工具並優化工作流程與成果,是現在進行式。
每一週,團隊夥伴互相交流運用AI的癥結點和新技巧,彷彿你已經是擁有一群很強的同事以外,又多了一個能力持續增進的AI助理。
過去的我面對人事物總是溫良恭謙,但隨著成就和視野漸長,我感覺到自己面對市場更該有種當仁不讓的使命。未來在各大型展會籌備,陌生名單的客戶開發,媒體關係鏈結的自我介紹拜訪,我也期許自己能一步一腳印大步邁向前。當然有時還是會著急地想要快速看到成果,可能過於躁進而失敗跌倒,但更重要的是沉澱之後,快速調整步伐、反思能如何持續優化,直到有一天突然發現好像有一些不一樣,不知不覺好像沒那麼嫩,變的蠻強的,也就想要一直變強,一直變得很強很強下去,成為一位匹配布爾喬亞精神的公關顧問。
《各位布爾喬亞:》 2025 年中報告|集結海內外行銷傳播先鋒,重新定義傳播行業的下一個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