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約聘公關顧問 陳以琳 Elim(政治大學 廣告學系 大四)
作為一個學生及工作者,我很幸運能於在學期間實際參與業界運作。在校內,我們透過課本理論與業界案例,學習公關如何以創意傳遞品牌訊息、發揮社會影響力;而在布爾喬亞,我直接面對客戶、參與需求訪談,甚至涉入企業決策規劃,更深刻地理解到——當公關結合數據科學,並以決策為導向時,便能在企業營運中發揮更長遠且具體的商業影響力。
過往學習公關與行銷時,多半著重於創意思維與社會影響力。課本與個案教會我,好的公關能透過獨特的故事、精準的訊息,以及對社會脈動的敏感度,影響大眾觀感;行銷則以滿足消費者需求、促成交易為核心,強調創造銷售機會的策略與手段。
然而在布爾喬亞短短半年時間,我深刻地意識到上述僅僅是公關與行銷價值的一部分。公關除了需要創意與溝通技巧外,更必須具備數據思維與商業決策能力。
在一次參與上市櫃公司專案時,我們先透過議題研究協助品牌找出適合的市場溝通語境;隨後在與高層的會議中,我見到主管與對方管理階層討論企業在轉型後如何重新定位,並逐步梳理出品牌優勢,建立市場差異化。在這個專案中,我不僅直面企業決策者,也更深刻體會到:公關的價值早已不僅止於創意與溝通,而是必須結合數據思維與商業判斷,才能真正參與並影響企業的核心決策。
公關是所有職務中最能全面接觸不同層級與部門的角色,能直接與決策者對話、也能跨足整個產業鏈,也因此,公關的角色不僅是「品牌守門人」,更是「企業策略推動者」。相較之下,行銷雖以推動銷售、創造營收為明確目標,但若沒有公關在議題經營、數據分析與決策支持上的結合,往往容易流於短期促銷或單點活動。
我認為在未來,公關與行銷的融合方向將從創意驅動轉向決策驅動的策略型合作。
自 2022 年 11 月底 ChatGPT 問世以來,AI 的快速進化為行銷與公關產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效率提升,也幾乎改變了我在日常工作的節奏。不過在使用幾次之後我發現——AI 再強,它的價值仍取決於使用者的問題定義能力。如果輸入的資料不完整、情境不精確,即便 AI 回覆得再快,也可能偏離目標方向,因此真正的關鍵不在於 AI 能做多少,而在於人是否具備正確、足夠的 know-how 去運用它。
這段時間,我建立起一個工作習慣:在啟動 AI 前,先花時間明確定義「我們想解決的是什麼問題」,整理必要的背景脈絡,再讓 AI 介入輔助,讓產出內容,不只是「多」,是更貼近決策的需要。
在這個時代,人的價值體現在最終決定的能力——從龐雜資訊中篩選關鍵訊息,判斷風險與機會,並結合商業邏輯做出選擇,AI 是決策過程的「加速器」與「放大器」,它能協助驗證假設、預測走向,甚至在複雜情境中提供多種解法參考。
對我來說,AI 是加速器與放大器——它能驗證我的假設、模擬不同情境,甚至提供我沒想到的切入點,但最終的判斷仍必須由人來做,因為人的價值不在於產出資料,而在於理解資料背後的意義與洞察。
在布爾喬亞,主管一向鼓勵我們多嘗試各種 AI 工具。除了耳熟能詳的 GPT、Gemini 之外,我也經常透過 ADGo 來協助專案推進。ADGo 強調專為行銷人打造,它的設計重點不只是生成內容,而是能提供行銷、廣告與公關企劃所需的完整架構,同時生成靈感作為參考,彌補了多數生成式 AI 在上下文與邏輯鏈上的不足。
實際運用時,我發現它最大的價值除了節省時間外,也提供了多種策略版本讓我可以快速比較、評估,進而選擇最契合的方向,讓我在比較思考的過程中不斷強化我的策略判斷力。
在某次的提案經驗中,我們需要在極短時間內完成一份涵蓋市場研究與策略規劃的完整簡報,透過 ADGo,我們縮短了原本需要兩週的規劃時間,僅用三天就整理出完整企劃,獲得了客戶的高度肯定。
但再好的工具都只是起點,真正能讓策略落地的是專業服務者對市場的理解、對品牌的熟悉、以及對執行細節的把控。AI 可以是靈感的啟動器,但最後一哩路的精準落地,仍需要人的經驗與判斷——這也是我在布爾喬亞最大的收穫之一。
《各位布爾喬亞:》 2025 年中報告|集結海內外行銷傳播先鋒,重新定義傳播行業的下一個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