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冠生技長期深耕農食副產物高值化應用,致力於以專利技術推動循環經濟的產業化落地。隨著品牌邁入規模化與商業化的新階段,本次於「臺灣智慧農漁週」舉辦論壇,並搭配新聞稿發布與媒體操作,深化市場對京冠生技的整體認知。
京冠生技以實踐永續理想為起點,從中找出具商業潛力的創新機會,發展出能將副產物再利用轉化為具經濟效益的技術成果。藉此不僅成為串聯上中下游產業鏈的關鍵節點,更以「造山者」角色推動整體產業升級,讓循環經濟從理念走向落地,真正成為兼具環保與經濟價值的產業典範。透過論壇議題設計與媒體溝通操作,進一步強化市場對京冠推動永續產業化實踐的認知與信任。
全球 ESG 投資與淨零轉型趨勢推動下,循環經濟已從環保議題轉變為產業競爭力的核心指標。各國政府積極推動農食副產物再利用政策,以降低碳排與資源浪費;然而,市場普遍仍停留在「環保責任」層面,缺乏將副產物轉化為具經濟價值產品的商業模式,導致循環經濟難以規模化落地。
台灣農食產業每年產生近百萬噸副產物,長期仰賴堆肥與低價飼料吸收,產業鏈上中下游連結不足。京冠生技以專利「逆境固態發酵技術」突破此瓶頸,透過將豆渣、茶渣、咖啡渣等副產物轉化為具市場潛力的機能性飼料與添加劑,展現循環經濟的實質收益與產業應用可能。
以議題設計重構品牌角色:從產品認知到產業造山者
以階段性議題操作,逐步推進市場對京冠生技的品牌認知。從初期聚焦於產品與技術突破的具體成果,讓媒體理解「農業副產物也能成為高值產品」;到中期多次代表台灣參與國際展會,建立「台灣之光」的產業形象;最終在本次論壇中,以「循環經濟是門好生意」與「造山者精神」作為主軸,將品牌角色從技術供應者推升為推動產業升級的關鍵引擎。這樣的議題設計不僅強化品牌敘事的延續性,也讓市場在每一次媒體節點中,都能更清楚地看見京冠如何以商業模式實踐永續。
以論壇場景激發跨域共鳴:從政策對話到實際落地
論壇匯聚環境部、食工所、畜試所等產官學代表,藉由政策與市場雙軸對話,強調京冠生技在副產物高值化的實際成果。現場安排 MOU 簽署儀式與跨域對談,讓永續概念具體化為商業模式的可能,深化媒體與產業對品牌價值的感知。
以長期議題鋪陳深化媒體連結:從單點曝光到關係經營
此次操作延續自去年底媒體餐敘、系列新聞稿的持續鋪陳,形成品牌與媒體之間穩定的溝通節奏。透過論壇議題的再聚焦,讓媒體在每一個節點都能獲得「新內容與新角度」,逐步建構京冠作為循環經濟領域商業實踐者的信任與權威。此節奏化操作不僅維持穩定且持續的議題聲量,更為後續國際市場與資本布局奠定長期的溝通資產。
本次論壇共邀請多家橫跨產業、生技與醫療線的媒體到場參與,並成功取得中國時報、工商時報、經濟日報、環球生技月刊、食力等關鍵媒體露出,累積共計30則報導,涵蓋紙本、網路與社群多元渠道,整體公關價值超過新台幣800萬元。
《各位布爾喬亞:》 2025 年中報告|集結海內外行銷傳播先鋒,重新定義傳播行業的下一個十年